九龙辰品联合创始人洪鸣应邀参观合伙人企业房房网

 二维码 99
发表时间:2018-06-25 12:38


2017年11月14日-15日,九龙辰品联合创始人兼CEO洪鸣女士应邀去长春市参观了九龙辰品城市合伙人企业房房网。与房房网董事长吉林吉总就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进行了探讨。


1st


九龙辰品致力于打造“中国房地产营销共享经济B2B平台”,即地产营销界的阿里巴巴!其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线上去库存标杆案例与服务商团队的展示即内容链接,将全国各地的库存项目源与去库存团队源进行海量导入。完成地产项目端(三四五线城市库存项目源)与营销服务端(代理、策划、媒体、渠道、活动、工具、资金等)去库存团队源的精准适配,通过共享经济真正的实现天下库存天下卖!


平台还致力于从“零成本获取项目、扩大盈利空间、整合资源共享、突破人才和区域发展瓶颈”等维度进行全方位赋能,大大提高中小地产服务商的价值!

2nd


房房网致力于打造房地产OTO销售平台(3B2C模式),进一步将升级打造成为S2B(Supply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平台。目前已整合线下8500余位经纪人、687家经纪门店以及全长春超百个新盘项目资源,依托房房网掌上经纪人APP进行一、二手房联动销售。共累计合作160余个项目,遍布长春。目前在线项目77个。万科、碧桂园、万达、保利、中海、华润、中铁、力旺、万龙、东安、雨润等国内一线知名开发商均与房房网建立了的合作伙伴关系。

3rd

吉总认为在经过了地产黄金十年之后,下一个金矿一定是在以存量房为主的交易市场。


他将整个新房市场和存量房市场链条进行了拆分,新房包括市场(调研)→拿地(定位规划)→项目(策划)→营销(推广)→销售(代理)→服务(物业装修等);存量房包括买卖、租赁、托管、金融、权证、装修、资产管理等。


房房网目前战略思考的三个方向:


1、新房市场到底还能做多久,如何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快速布局存量房市场?

2、新房存续市场获利最大化,谁来赋能,怎么赋能?

3、房房网对经纪公司及中介的整合能力如何在全国快速复制?



洪总主要谈了流量与价值两大命题,她认为流量集聚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外部流量导流,这属于物理层面,包括运用PC端或者移动端的工具平台引流/强IP打造/圈层运营等;

2、内部流量裂变,这属于化学层面,主要着力于效率优先/因素聚焦/资源协同催化三个维度;

3、原生流量再造,这属于进化层面,包括消费群体再造/媒体渠道再造/商业模式再造等;


对应价值获利可以分为三类:


1、自有价值获利,这是核心业务部分,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新房策划、推广、代理,存量房买卖、租赁、物业、金融等。

2、外部流通获利,即将流量进行外拓,比如由房产领域扩展到衣、食、住、行、学等其他行业。

3、创造性获利,即在目前模式基础上创新进行极致迭代,比如共享平台,目前这块相对空白,但也存在着很多机会,需要我们去思考创新。



洪总认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考量:


1、从存量交易的C端市场切入与从新房交易的B端市场切入相比,在整合中介公司与获取经纪人流量上,如果放眼到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前者更有优势。但如果聚焦到一个非常短的市场窗口期,而且同样作为强网络性的互联网工具平台,则前者在规模的量以及速度的爆发上远远不及后者!


具体如:从二手房交易切入采用加盟模式,只能一区一店或几区几店的整合。但如果是从新房交易切入,在一个区域市场找到1到2个标杆性项目,采用短期包销联销大分销模式来做。在巨大的交易流水及快钱高利的刺激之下,就完全可以做到用一两个项目撬动全城的几百家中介,在短期内获取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全民经纪人!


一旦经纪人形成了使用与获利依赖性。且同样为管理高效,交易公平用户标签化的强网络性工具技术平台。则可以实现从新房到二手房商业模式的顺延,打造通吃3B2C的大数据交易平台。


2、强网络平台(工具型平台)与强运营平台(关系型平台)必须结合,才能无敌于当下并能共同抵卸趋势性风险。


虽然资本更愿意追捧强网络性平台,但反观这正是资本的爱好与偏见,而并非商业模式的成功规律。去年拿到各种投资的800多家有强网络背景的公司,在今年存活下来的比例不到5%!线上强网络平台背后的致命伤,反而正是线下的强运营与在地入口。


同时,在今天线上可以通过资本+流量一步打穿的时代,工具平台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与人才门槛,几乎可以一蹴而就。反而是线下真正高粘度的社群运营、高频度的场景化使用、高效且接地气的线下落地与执行团队、全国600多座城市的在地入口,反而是资本+流量无法打穿,更无法一朝成就的,才是真正的高门槛与竞争壁垒!再好的工具离开了靠谱的团队与人的使用,会无效;再强大的线上缺乏了线下的在地入口与变现场景,会退化。


当然强运营平台如果无法借助工具形成标准化、轻质化、超越资源消耗型的赋能化可持续化,它也极有可能会在未来死在重度运营与资源耗尽上。所以在我看来,强网络平台与强运营平台,工具型平台加关系平台才能实现无敌。也才能抵御共同的未来趋势性风险!


任何商业模式的核心其实都是人货场的匹配,工具+关系的融合。任何高科技的网络或工具,都只是对人本身和商业模式的赋能。



当年的阿里百度腾讯单靠网络与工具就可以走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今天这个非零和博弈的竞争环境下,工具与模式都不再单一,不再匮乏,鲜有真正的差异化。大家都在选择赛道、选择工具、选择模式。是竞争还是竞合,是被动地被别人选择?还是主动地选择共赢型合作伙伴?不仅是企业的顶层架构,更是发展的战略思考!